最近剛好看到某一個空間攝影作品,發現其實有些地方可能是你我初學空間攝影的過程中,所曾經發生過的錯誤。剛好就此案例,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看法:

讓我們先來看看這系列作品,其實挺有個人風格,我個人也蠻欣賞的,攝影師有成功的把他要敘述的主題傳達出來。但是風格並不是這次我們想要討論的主題,我僅是就照片我所看到的一些問題,藉此系列作品為例來進行提出。所以並不代表我否定這系列作品。

窗外過度曝光

上圖是一個相機面光的角度,這張照片比較有問題的是遠處落地窗幾乎一片死白,幾乎無法交代盡頭端的室內設計細節。攝影師如果要同時兼顧室內曝光與窗外的曝光,可能要採用包圍曝光並以HDR來進行後製,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形。另外就是攝影師也開啟了室內燈,這樣很容易造成現場色溫的混亂,你可以觀察到近景的沙發布套,明顯反射了鹵素燈的橘黃色調。其實如果現場光線充足的情況下,盡可能只使用窗外自然光來拍攝會比較好。

照片間的亮度不一致

上圖可以發現與其他三張照片的亮度不同,讓人覺得不是同一系列的作品。同系列的作品,在相同的場景下,亮度最好不要差異太大。

過度使用人影

第二張照片幾乎與第一張的角度一模一樣,腳架應該沒有移動,只是稍微把相機往上移一點。差別在於這張照片添加了人影。通常攝影師會在空間照片請人走一下”台步”,讓照片中出現半模糊的人影。除了可以傳達人與空間的比例,也可以凝聚視覺焦點,增添照片的重心。但如果太多人影的話,就可能會適得其反,照片變得太多重心,反而讓人分心。

在這張照片中,除了遠處窗邊的人影外,玻璃也反射了該人影的影像,近景處又有一個很模糊的巨大人影,其實看起來是有點雜亂。所以近景處的人影其實是有點多餘的。

在室內空間照片中,人影的大小也不宜過大,由於廣角鏡具有近景放大的效應,所以就算個子不高的人,如果靠近相機太近,也會被拍成巨人喔。

室內燈具過度曝光

上圖除了有之前提過的窗外過曝問題以外,最大的問題在室內燈具也同樣有過曝的問題。尤其照片中的層板燈,拍起來彷彿已經變成太陽等級的亮度了。由於空間攝影為了獲得最大景深,經常縮小光圈拍攝,所以曝光時間通常很長,因此室內人工光源在拍攝空間攝影時,非常容易就過曝了。適時的利用開關控制現場燈具的控燈技術,往往是空間攝影的過程中最花費時間的,但也是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。好的控燈作品,可以讓空間呈現該有的明亮度,而且燈具也不會過曝成一片死白,甚至連復古燈具的鎢絲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

太過誇張的廣角焦段

全幅廣角鏡是空間攝影師必備的鏡頭,尤其是可變焦廣角鏡更是方便,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,即使調到12mm,桶狀失真可以也抑制得相當不錯。有時攝影師為了呈現現場空間的寬闊大器,會把鏡頭調得太過廣角,這樣會造成近景越大;遠景越小的形變,讓畫面中的物件顯得比例很奇怪。例如上圖中央的躺椅,占據整個畫面中央相當大的比重,影響畫面的協調性。而且後方空間過度放射狀的線條,也讓遠景變得很遙遠與渺小,無法呈現室內設計師的設計細節。

我個人的經驗是,除非現場的空間非常的狹小,不然盡量不要使用低於20mm以下的焦段,而且即使要使用的話,也盡量以正面角度拍攝,避免直角天花板變形成銳角的明顯失真情形。

結語

再次強調,以上的評論不是討論這系列作品的好壞,我尊重每位空間攝影師想要呈現的氛圍,有些攝影師喜歡深沉的暗色系;有些攝影師喜歡稍微過度曝光的明亮感,各有各的性格呈現,我都予以絕對的尊重。只是剛好藉此案例,提出一些我個人的看法與建議,或許可以對你在拍攝空間攝影的過程中,有一些參考的方向建議。以後的機會的話,我也會陸續分享空間攝影技術相關的文章。